Loading...

中空玻璃内有水珠?别忽视丁基胶溢出的隐患

在日常使用中,不少用户发现自家中空玻璃窗出现了“雾气重”“内有水珠”的现象,有时还会在玻璃夹层内部看到黑色或灰色胶状物向外溢出。遇到这种情况,我们通常会将问题归结为“密封没做好”,但问题背后的技术细节,其实远不止表面这么简单。

就我们观察与客户反馈来看,中空玻璃出现“水汽入侵”和“丁基胶溢出”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两个。

其一:硅酮胶中含有白油等低分子成分,造成丁基胶失效

中空玻璃的密封结构通常采用两道密封系统,第一道是丁基胶,第二道为结构胶(通常是硅酮胶)。丁基胶的核心成分是聚异丁烯,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与粘结性,其分子结构以碳-碳单键为主,排列紧密、不易透气。

而结构胶中的硅酮胶,若配方中添加了过量的白油等低分子挥发性成分,则可能会与丁基胶产生“化学兼容性问题”。拿白油来说,它的低分子量使其容易从硅酮胶中迁移,渗入丁基胶内部,进而破坏丁基胶的聚合结构,导致局部溶解、失去粘结力,进而在受热或受压时出现“流油”“破裂”甚至“断点”。

一旦丁基胶失去连续性,原本应严密密封的玻璃夹层就暴露在外界环境中,水蒸气便可轻松进入,长期积聚后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“水雾”“水珠”。更严重时,整个中空玻璃的绝热与隔音性能都会大打折扣,影响居住体验。


其二:丁基胶受压溢出,加之结构胶老化脱落,形成漏点

除了化学相容性问题外,物理受压同样可能导致丁基胶向外挤出。安装过程中,若玻璃四边受力不均或加工尺寸偏差较大,丁基胶可能因压强集中而局部被“挤出边界”,形成视觉上的“溢胶”。

早期看似只是外观问题,但如果结构胶(硅酮胶)本身质量较差,使用过程中因日照、高温或雨水冲刷而加速老化,导致粘接力下降或断层,整体密封性也将受到破坏。一旦外层硅酮胶失效,原本由丁基胶承压的部分会进一步暴露,导致空气和水汽入侵,形成“由点成面”的恶性扩散。


如何避免?

就实际操作来看,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控制:

  • 选择高品质结构胶:优先使用不含白油、低迁移率的中性硅酮胶,避免与丁基胶发生化学不兼容。


  • 控制丁基胶用量与分布:丁基胶的施工需保证连续性与均匀性,避免边角缺胶或受压溢胶。


  • 严格施工工艺:保持玻璃、间隔条、胶料三者的加工尺寸精度,防止安装过程中的过压或剪切应力。


  • 加强成品检测:出厂前进行加压密封测试和耐候测试,尽早发现密封隐患。

3.jpg


从材料科学的角度来看,一扇中空玻璃窗的密封稳定性,既依赖于材料本身的性能,也离不开科学的搭配与精准的施工。用户看到的“水珠”,只是结果;而背后的“丁基胶断点”与“结构胶失效”,才是关键原因。正确选材与合理工艺,是保障中空玻璃长久使用性能的核心。

6EDB3AC1DA52746C470CF175F194E245.png


类型
新闻发布
标签